首页 栏目首页 > 制约 > 正文

突出六个聚焦、打造六个环境,济宁市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一档次

记者 褚思雨

6月27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持续擦亮“好客儒乡·宜商济宁”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我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档次。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可以归纳为“突出六个聚焦、打造六个环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聚焦建章立制

打造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的政策环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

健全政策体系。深入学习北上广深等6个首批试点城市创新实践,推动45项国务院推广的创新试点、47项省创新行动计划和165项市创新突破措施,全部落地实施。

出台首部法规。今年4月起正式实施《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我市营商环境领域首部法规,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打造政策环境。

对标最优提升。对标全国最高标准、最佳实践,制定2023年济宁市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实施303条对标提升措施,以最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全面实现新突破。

聚焦激发活力

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优势”,积极构建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营商环境生态体系。

全面提升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度。推行“快入快营”,试点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入网”融合应用,市场准入常态化“半天办结”。

全面推动惠企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兑现中央和省、市惠企政策,优化升级“惠企通”服务平台,推动政策“一键匹配”、企业“免申即享”,目前“惠企通”服务平台已注册企业5.34万家,汇聚政策7.4万余条,完成2.7亿元财政资金“一键匹配”,218项惠企补贴实现线上申领。

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等系列活动,建设济宁市“信易贷”平台,与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累计实现融资330余亿元。今年全市召开10场专题政金企对接会议,累计推介重点企业项目406个、融资需求959.6亿元。

聚焦流程优化

打造高效便捷、智慧温暖的政务环境

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导向,接续推出一批利企便民的举措,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发展。

构建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现代“政务综合体”、网上办事旗舰店,高标准建成156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4680个村居便民服务站,可帮办代办事项300余个。开展标准化创新试点,全力实施“双全双百”“跨域通办”“一刻钟服务圈”系列工程,实现更多事项一次办、就近办、无感办,争创全国政务服务新高地。

推行全周期的服务方式。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对“新生儿出生”等77项高频场景进行联办梳理,形成了“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个流程”办理模式,推动32项“一件事”主题服务上线国家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

提升全方位的服务能力。全面拓展“房电联合过户”应用场景,积极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模式。全力打造智慧办税厅,日常性税费业务实现全程网办,“非接触式”办税率达到95%以上。

聚焦要素保障

打造集约便利、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

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力打造让企业安心投资、舒心创业、放心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项目审批要素改革。建立立项、规划、施工、验收四阶段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打造开工“零费用”“拿地即开工”“现场云勘验”“验收即办证”等一批全国标准,项目审批28个工作日办结,投资项目从土地审批到开工建设全流程不超过80天,达到全国最优水平。

强化土地要素支撑。推行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实行土地出让+监管协议“双合同”监管。探索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年内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5万亩、闲置土地3500亩,全力全速保障各类重点项目建设。

创新科技要素支撑。绘制“企业研发需求图谱”和“全国技术成果分布图谱”两张图谱,搭建研发成果转化桥梁,推动75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梳理企业技术需求492项,发布推送高校院所技术成果1020项。

做优人文要素保障。持续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获人社部验收通过。大力实施婴幼儿托育“扩容提质”工程,获批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一老一小”现场会、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聚焦监管协同

打造公平审慎、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

坚持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动效能,服务保障市场主体舒心、安心发展。

全面联系服务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宜企同行”专项行动,布局200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特聘200位营商环境体验官,形成“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精准服务、闭环管理”的服务新机制,覆盖全市近百万家市场主体。

全面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不罚轻罚”机制,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376项,办理不罚轻罚案件2.2万余件,受益企业约2万家,我市不罚轻罚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1。

深入推动“微格管理+信用监管”。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网格化监管为手段的监管新模式,通过精细化、责任化、网格化的微格治理,全域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等工作,“1+X+1”特色信用监管体系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推广。

聚焦诚信守信

打造公正高效、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

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以法治手段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持续释放市场创新活力。

强化信用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一季度我市城市信用监测在全国261个地级市列第20位。实施“县域信用建设提升年”活动,任城区、曲阜市入选省委宣传部“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

开展法治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已完成修复企业1723家。开展积案清理“突破”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破产清算案件119件,结案105件,化解不良资产78.5亿,盘活存量资产18.2亿,安置企业职工1.44万人。

强化司法保障。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异地诉讼难、涉企纠纷耗时长等问题。我市“和为贵”社会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山东省高院“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济宁市将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最优生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